学院的学生工作紧紧围绕学校“十四五”规划,以学生为中心,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,筑牢学校“三全育人”的良好传统与基础,探索学生高质量成长成才新赛道,开拓学院高质量育人新篇章。
一、以学生党建为引领,筑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地
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理论成果,持续开展“四史学习”“三会一课”等学习教育活动,创新并切实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,党支部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微党课活动,做到所有党员全覆盖;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,规范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、团员推优、预备党员发展和转正工作;健全工作格局,形成党建带团建、带学风的整体合力与长效机制,党员对接班级、融入团支部,做好思想引领学业帮扶工作;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,讲好院长、书记“新生第一课与开学第一课”、教授“科研第一课”,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;完善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软环境,持续开展“苏城十二月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,设置十二个教育主题模块,每月落实一个活动主题,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引领与教育实践活动;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,培育学院特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品牌,弘扬学院正能量。
二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,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
加强学生安全素质教育。把安全教育纳入学院日常活动内容,在新生军训课程中加入安全知识教育,充分把握国家安全教育、消防日、交通安全日、安全生产月、安全进校园等契机,全年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、网络安全、食品安全、生命安全、心理健康、应急避险、法治教育等专题教育;通过开展安全实践、主题讲座、新媒体推送等多种形式,每月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,以案例警示教育和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;加强学生实习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,毕业年级辅导员做好实习实训安全教育工作;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,完善辅导员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严格落实班级走访、宿舍检查、值班值守和安全日报制度,切实提升风险防控能力。
三、以学风建设为基础,营造学生高质量成长环境
开展学风建设调研活动,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组织的作用,建立辅导员走访制度,谈百生话、听百堂课、进百次宿舍,每学期做到班级、课堂、宿舍全覆盖,并做好辅导员工作台账;以辅导员牵头学生组织成立学风督查工作组的形式,对各班级晚自习出勤率与课内到课率的检查,做到全覆盖、有效果、有反馈、有追踪;系统调研学生中存在的学风问题,分析学风建设相关的薄弱环节。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活动,组织举办专业相关学业就业指导讲座,邀请校外名企老师、优秀毕业学生进校宣讲,加强学生职业素养、提高职业认知度;组织举办考研升学专项讲座,邀请校内已考上国内外高校研究生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,提升学生对升学考研的正确认识,让学生找准自己的方向定位,提升学院考研率;组织举办四六级等级考试学习交流分享会,提升学生等级考试通过率;组织各班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,针对考试违纪、诚信教育等方面进行强化学习,提升学生的诚信度。开展学风建设专项宣传,开设学风建设专栏,以学院网站、公众号为主阵地,策划发布学风建设系列报道;推动“优良学风班”“文明班级”创立,对典型做法、先进经验进行集中展示宣传。
四、以团学工作为纽带,深耕学生第二课堂沃土
思想引领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,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,以“信仰公开课”为抓手,加强与校团委(筹)沟通,积极开展校级公开课,常态化开展院级新思想公开课、素养公开课等;加强“信仰公开课”导师团和学生讲师团队伍建设;推进“青年大学习”“青马工程”等品牌建设工作。
组织建设。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,规范开展本年度院内团员教育、管理、发展、推优、团费收缴等工作;加强院级团总支团务中心、学生分会队伍建设,每周开展学生组织干部例会,每月至少规范开展学生干部培训;开展团支部对标定级、双述双评工作;依托“智慧团建”做好毕业生团员、新生团组织团关系转接工作。
成长服务。打造学院志愿服务品牌,完善学院学生志愿者队伍,开展校内外志愿者活动;做好“团干部结对帮扶”系列工作,推进学业、就业帮扶;对接“挑战杯”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、科研竞赛,引导、组织学生参加;落实“三下乡”“扬帆计划”等社会实践,完成院内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申报、答辩、结项、评优等工作,推荐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参与评选。
校园文化。配合校美育中心、大学生艺术团、结合院内学生组织与各班团支部开展学院特色艺体活动;规范院内学生社团注册、建设,发挥社团文化育人功能;推进“融城计划”,开展校内校外文化基地调研、“红色路线”走访等;结合“苏城十二月”学院特色工作,建设“学院文化窗口”。
五、以健康第一为理念,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
为强化学生身体素质,促进课余师生之间的交流,学院树立“健康第一”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,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,构建德智体美劳“五育”融合发展体系,培养德才兼备、身心健康、意志坚强的大学生。加强劳动教育,让学生定期完成社会实践活动。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、以体育运动为题材,举办体育活动赛事,切实增强学生体质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举办学院篮球赛、羽毛球赛、足球赛和乒乓球赛等体育素质拓展,通过学生之间、师生之间的体育竞赛,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、领导技能、组织能力,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。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,感受彼此之间的友谊,更让学生对自身有个更全面的了解,对大学校园生活有心得感悟与提升。
六、以学生事务为载体,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
以服务学生、引导成长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,全面摸底排查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,切实围绕学生的需求,结合本学期学院办公场所整体调整的契机,将学院办公的物理空间整合为学生思想、教育、学业、管理、服务一体化的育人新中心;常态化开展院长书记面对面、教授学生茶话会以及主题社群、心灵有约、就业导航、学业帮扶等活动,每学期开展主题活动,用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事务服务促进学生成长;结合学院主页网站建设、微信公众号建设、过程化教学系统开发,拓宽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网络空间,打造“学习强国”式的学院育人资源站,整合学院各类课程思政、微党课、榜样人物事迹等育人课程资源,便于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交流,同时也能基于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数据,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。
加强学生日常管理。以学校“文明班级”“文明宿舍”评比为契机,定期开展宿舍卫生检查,包括每学期班级自查、学院检查、学校不定期抽查等;完善行为学分与班级量化管理制度,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管理,通过量化考核标准检验自身及其他同学的行为,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道德判断能力,规范学生行为,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。
坚持公正、公平和公开的原则,把“扶困”与“扶智”“扶志”相结合,切实做好奖惩助贷工作,全面推进资助育人。健全资助认定工作机制,利用大数据、个别谈心谈话、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资助的精准认定和发放。切实发挥奖助学金在校园学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,完善学生奖助体系,包括国家助学贷款、国家助学金、学校奖助学金、特定学生学费减免以及年度优干、三好生评选等。
七、以科研竞赛为导向,开阔学生高质量成才新路径
推进实施学生导师制,加强学生的研学能力,与辅导员、班主任协同育人,共同关心学生德、智、体、美的全面发展,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,端正学习态度,按照培养方案,实现培养目标,既教书又育人,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培养方案,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期间面临的问题,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。帮助学生策划自己的未来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,对学生的选课、专业发展方向选择、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。及时反馈教学信息,并写出书面意见。从大一、大二的学生中选拔一批学生进行双向选择,对优秀学生加强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辅导,成立学科竞赛指导小组。支持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,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。培育选拔一批高质量项目入驻创新创业产业园。
组织号召学生参与科研竞赛。与三创学院、国际交流处紧密沟通,密切关注各类纳入高校竞赛评估及专业紧密型竞赛,实施重点赛事清单制,加大科研竞赛前期宣传及成果展示,包括“挑战杯”“互联网+”“蓝桥杯”等,构建学院特色科研竞赛体系,形成“老带新”的学生合作模式,培养应用型、创新型人才。
八、以应用型建设为目标,拓宽学生职业发展新平台
学生的高质量就业,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,同时也是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制定毕业生离校教育方案,做好学生顺利毕业、文明离校教育工作;持续推进我院就业推进工作,优化学生办理就业派遣工作流程,以“早起步、早准备、早动手”的策略稳步提升就业率,确保学院学生高质量就业。坚持立德树人,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,引导学生职业价值去向,摆正求职心态,开展生涯教育讲座与就业前心理讲座;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,邀请相关专家做大学生的礼仪教育、职业素养教育活动;加强校企合作,一方面组织学生的研学活动,进企业、多实践,参观了解企业文化、行业动态,加深职业认知等,另一方面,邀请IT企业走进校园,介绍企业文化及其对IT人才的需求,针对性的进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;精准拓展多元化的岗位资源,坚持“内抓教育,外拓市场、全员参与” 的原则,多方位开展访企拓岗与招聘会专场;针对就业困难群体,实行专业教师+辅导员精准帮扶结对,用多方面资源帮助学生充分就业;就业结束后开展后续跟踪服务,对学院整体就业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,描绘出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画像;遴选优秀校友,搭建校友服务和工作平台,完善校友信息库,宣传校友事迹,加强校友和母校的联系,进一步完善校友帮扶行动。
九、以国际交流为特色,谱写留学报国新时代华章
深化国际化教育理念,促使中外合作项目班级出国留学率稳步提升;加强与学校国际交流处合作,拓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,开拓学生国际视野,选拔优秀学生参与“全球夏令营”、赴外“名校进名企”、短期交换学生等项目;做好出国留学的榜样学生选树工作,挖掘留学报国新青年宣传典范;推进学生国际化科研竞赛项目的探索,鼓励学生参与线上国际课程科研项目及各类远程项目实践,服务学校“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”的核心任务。